当前所在栏目: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影片读解 返回首页

 

二十五部影片外加十部影片的片目和分析的重点

 
[ 来源: www.zhouchuanji.com ]
【字体:大 中 小】
 

 

1 一个爱情的故事    cronaca di un amora                            

导演 安东尼奥尼 1950    开放性空间的探索      画框上的打网球的人,女主人公家里PARTY那个带叭狗的女人,桥上360

2 野草莓--  瑞典、伯格曼   共时代 过去和现在出现在同一空间

    广岛之恋--  法、新浪潮  阿仑. 雷乃  现在与过去之间的视听关系

    失去平衡的生活-- 加拿大实验电影,用快动作和慢动作来表现日常生活里的动作   

        --时间   共时,视觉的时空转换、快慢

3 战舰波将金号                                       

        --苏联,爱森斯坦  延时动作  敖德萨阶梯  迎击舰队

4 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                                     

    美国,导演 奥逊. 威尔斯  现代电影里程碑  一分为三节 关于一个人的一生,四个人讲了四个不同的故事  两场歌剧演出,

5 柏林交响曲  []Berlin: Die Sinfonie der Großstadt (1927)                         -                视觉节奏      第一部探索视觉节奏的影片  开端--从静到动 从少到多,从慢到快,中午的运动方向

6 毕业生    []GRADUATE  The Graduate (1967)   Directed by Mike Nichols

   上发条的橘子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Directed by Stanley Kubrick  

长焦与广角    与内容的关系

7 猎鹿人   []The Deer Hunter (1978)     Directed by  Michael Cimino

    声音环境      视听相对平衡,声音创造空间

8 现代启示录的   

真正的后期配音   巨片的后期,空中骑兵段落,127条音轨

9 all that jazz                                        

        --现代时空观念  1979电影时空观念,MTV

10、虎虎虎、                                          

        --逼真性         历史的逼真--起飞

11、雨中曲、                                          

        --有声片         早期有声片的制作,不对口型

12、丹麦交响曲                                        

        --匹配剪辑       光声的匹配

13、罗生门、                                          

        --不同机位的叙事  五个不同视点与不同机位

14、法国贩毒网                                       

        --没有情节的段落  跟踪与地铁

15、暗杀托落斯基、 法国中尉的女人        

        --空间转换      车里   开端

16、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苏联空间观念  开端,第一集结尾布谷鸟

17、雁南飞                                             

        --情境设置      出发,自杀,复员兵

18、士兵之歌                                          

        --无言与对话    结尾的运动与对话

19、邦尼和克莱德                                

        --双人镜头与正反拍  开端与结尾

20、东京物语                                        

        --日本民族风格  开端,疗养地,POV

21、爱情的故事                                      

        --音乐          SPOTTING

22、名誉、                                             

        --时间设计,    声音空间  三分钟

23、从毛到莫扎特                                   

        --音乐剪辑      结尾十分钟

24、甘地                                                

        --室内空间,节奏   大建筑,红墙事件

25、马蒂                                                 

        --第一部电视电影   舞厅

26、赤贫的岛、                                      

        --无言   找医生的段落

27、克莱默夫妇                            

        --各种视听因素的运用   最后20分钟  

28、精神病患者               

        --心理蒙太奇    

我所提的并不代表一部影片的全面,这只是我认为对于某个问题用这部影片的例子更合适。你还可以从这部影片中看到别的好例子。不过这是你自己的事了。我从教学的经验来看,把所有的例子都从一部影片中找出来,范围太窄。应该让学生多看到一些片子。
我推荐这些片子给他们学习,其中包括好莱坞娱乐片,我是要你看娱乐片也怎样使用视听语言,他们用得比我们的自称为艺术片里的视听语言还要好。这是为什么。不能因此把它们抬高为艺术,那我就成了傻B了。我也不会像傻B一样地说,我只看人物,在好莱坞影片里看人物?!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认真地做。我给你们上了一年的课,这个学期结束后我就不再教你们了,也许我就离开这个学校了,这里不是久留之地,一个个都是见钱眼开的家伙。没有必要让他们用我的名字来招来学生。他们给的是什么设备!为教学提供了多少方便?就看看他们设的课,电影电视有必要设表演课吗?舞台照明跟电影的布光是一样的概念吗?如果那位搞舞台灯光的老师说,电影电视的布光我教不来。那还有点希望。至少这位老师知道舞台的光与电影的光的不同,如果那位老师他能教电影电视的布光,那你们就倒霉了,他根本不懂得光。舞台的也不懂,电影的也不懂。
考虑到诸多的问题,我把我们这门课的考试变成一次总复习。同时也是一次自学的训练。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们想继续前进的话,在大陆这个电影电视的坏环境里,你只有靠自学。如果我没有受到那些坏习惯的沾染,那你们也不会。我要求你们必须做到的正是一种最好的自学手段。你们有了这二十几部影片做底子,你们在看其它影片的时候,会越看越精。重要的是,你们先得把这二十几部片子吃透。这二十部影片几乎包罗了电影的各个方面,时间,空间,光和声,风格,叙事,非叙事。记得这几次课我们在演习的时候我给你们提什么问题吗?那都是关键性的问题。比如,法国贩毒网里的第一个镜头,我问你们那机位怎么摆的。没有拍过电影的人看得出来吗?那摆得有没有学问?符号学能做到吗?综合论者看得出来吗?如果你可以不经别人提问就自己看出来了,那你对电影的读解就过关了。我希望你们认真对待。把我要求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一年来,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校方没有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条件。这只有靠你们自己了。

不是泛泛地分析。也不是影评,而是从视听语言的角度从某部影片中选出一段来说明之。比如说BONNIE AND CLYDE(雌雄大盗)是六十年代末新好莱坞的一部反好莱坞的三镜头法的造反影片。你只需要把第一个段落(我们看见CLYDE第一次抢钱那里为止)截下来(你必须指出在这里双人镜头是当什么来用的),和最后一个段落,从两人在回家的路上吃苹果开始到他们被打死(你必须指出在这里正反拍是当什么来用的)。弄清楚什么时候用双人镜头,什么时候用正反拍。当然,你还需要化点时间去看看我与RICK有关好莱坞问题的讨论中涉及到新好莱坞的再现的历史。如果你在上台分析时能扼要地提到这个问题(也就是一部影片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背景不是文学所垄断的。这是普通常识),那你就能得高分。注意,第一个段落里有一个近六十秒的镜头。如果你能把这一段跟法国新浪导演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的开端对比一下,那是很有意思的。(这不是考试的要求)这种比较会使你更深一步地了解全世界的电影文化的相互影响。我在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电影系开的一门课中国电影及其外来影响,我把中国电影跟好莱坞,苏联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的电影的发展做了对比。

《毕业生》和《上发条的桔子》这两部影片合起来谈。毕业生的问题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毕业后失去了目标,不知如何是好,情绪很压抑。另一部的主人公是六十年代伦敦的那些小流氓,他们的世界是一个畸形的世界。前一部的导演采用了长焦镜头,把这个毕业生的生活空间压缩在一起,传达出他的那种窒息感。要影片开头他回到家里,在PARTY上的那种感觉。后一部的导演用了广角镜头,把那个小流氓的世界变形了。上发条的桔子用的是广角镜头,不是变焦。广角镜头夸大了纵深空间,可以起到曲扭的效果。导演用广角镜头来表现六十年代英国的那批小流氓。我要求你们选取的那段在健美馆的段落里,第一镜头就可以看到那个女人的腿长得出奇,当她翻身起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她一下子变到纵深里去了。这两部片子的特点是显示出光学透镜的空间表现力。从这里使人感到某种含义。

雨中曲的那一段是有声电影初期的实际情况。录音技术的出现本是一个进步,但是由于大家思想和认识上没有准备,以及录音技术的落后,造成了种种笑话。最重要的是摄影机被关在一个大箱子里,失去了运动的可能。另外就是有声片变成了百分之百的对话。这就不是电影了而成了对白片TALKIE. 最后预映时出的毛病至今在我们的电影电视制作中搞后期配音的影片中出现----不对口型。

名誉里几个老师上课的那一段主要是听不同大小的房间发出的人声是不一样的。

猎鹿人炼钢车间是用多声道创造了一个声音的环境。车间里的什么声音都有了。多声道的出现使声音也能够表现细节。注意,多声道的作用更多的是用来创造一个声音空间,而不是表现左右的声源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说,在电影里的声画系统里的光和声的作用是相对平衡的。在声音的表现形式中,环境声提到了第一位。其次是人声,然后是音乐,因为这时已经不需要把音乐当背景音响来用了。

你们可以看一下,这几十部片子大概的把电影的视听语言的所有因素都包括在内了。前面我已经说过,这是给育才那个班的考试题,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比闭卷考试还要难,因为学生必须把我这一年讲的所有问题都记牢,才能进行透彻的分析。考试的结果是许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说不到点上。也就是说虽然他们都听我 分析过这部影片,而且做了两个礼拜的复习,但是依然没有抓住要领。这没有关系,问题并不在于分数的多少,重要的是你从分析这些影片里能学什么东西,我的学问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这里来的。我通过读解每一部影片的特点我学会了掌握这些特点。我在出这些题的时候,我心里很明确的知道下个学期我不会在到这所学校来认教了,因为这个学校太不向花了,他们不是在办学,他们是在骗钱,但是这些孩子怎么办,我只能通过考试(因为有些学生虽然爱好电影,但是学习不够自觉,逼也没有用,可是考试管用。所以我就用考试的方式 让他们看了30几部影片)但是他们缺乏自觉的能力,还是要逼一逼,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一个是考试分数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掌握那些30多部影片,终身受用。我建议所有自学的朋友都用这个办法来认真学习这30部影片。

我的意见是把这几十部片子每部都看上几十遍,到了能倒背如流的地步。做到熟能生巧。最好是找出一些条件允许的镜头来,自己重拍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到跟人家一样。要知道,其中许多影片都是大师拍的。

有时间就把这几十部影片多看几遍,部要把时间浪费了,去看那些当年出的好莱坞影片,有人说,这是为了掌握行情,我看这句话是自己骗自己,行情用不着花这么多时间去了解,好莱坞当年的影片,我每年只看一部就够了 ,因为我掌握了好莱坞的规律,我一看就知道今年有了些什么变化,而最近这5年,我始终在看好莱坞在视听语言方面又退化了多少,很明显所谓现代电影理论是使好莱坞电影退化的主要原因。

在作出这种判断的时候是又规律可循的。看电影是一种心理活动。没有心理活动看不剪电影,这个心理活动就是似动现象。以及似动现象带来的其他的心理活动。如心理补偿,心理认同。我们把这总称为视听感知经验。除非人的心里活动起了变化,电影是不会脱离以似动现象为基础的心理活动的。而现代理论是背离了似动现象的,是没有用的。简单的说,电影的语言根植与似动现象。电影是形象思维,因此与符号学没有关系。那种所谓的电影符号学又没有形成任何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系统,那么这种所谓理论,只不过是聪明人写的,耸人听闻的个人见解,简单一句话,观众不是这样看电影的,观众没有在电影里看到那些符号学家在电影里所看到的东西。本来好莱坞电影从娱乐片的角度来说是很成功的。因为它用符合观众心里活动的手法来吸引观众。可是几代人过去以后,所有好莱坞的从业人员大概都是从那几千家电影学院培养出来的人,而这些人在学校里或多或少都收到了符号学的毒害。电影所表现得本来就是现实的表层,符号学家确把电影变的那么深奥,而那些创作人员对这种深奥又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数殊与文学了,虽然还不是中国那样全靠在文学的身上,但是从20世纪头6年的作品来看,几乎每部好莱坞的娱乐片的开始都用了恶心的内心独白。给人寄穷的感觉。大家不妨回头看一下好莱坞70年代的影片,你看那时的影片的前3分钟表现的是什么,现在表现的是什么。我到现在讲课的时候,依然很少用近10年来的好莱坞的例子,因为实在找不出什么好的视听语言的例子来,我建议大家,还是多看一些经典的例子,符合规律的例子,我在重复一遍,电影的规律就是似动现象,有人说电影发展了,可是再怎么发展也没有反掉100年前发现的似动现象。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2704 添加时间: 2006-02-24 23:52:55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打印文章】

 
相 关 文 章
  ·论影视语言及其学习方法
·读解一部影片的几个方法
·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二十五部影片外加十部影片的片目和分析的重点
·
《甲午风云》能算得上是一部影片?
·影片实例分析 《关山飞渡》
·影片实例分析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
·影片实例分析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
·影片实例分析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
·影片实例分析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附录...
·影片实例分析 《罗生门》1
·影片实例分析 《罗生门》2
·影片实例分析 《罗生门》3
·影片实例分析 《罗生门》4
·影片实例分析 《巴顿》 1
·影片实例分析 《巴顿》 2
·影片实例分析 《巴顿》 3
·影片实例分析 《八又二分之一》
·周传基老师读解《公民凯恩》1
·周传基老师读解《公民凯恩》2
·周传基老师读解《公民凯恩》3
·周传基老师读解《公民凯恩》4
·周传基老师读解《公民凯恩》5
·周传基老师读解《公民凯恩》6
·周传基老师读解《公民凯恩》7
·周传基老师读解《公民凯恩》8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