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栏目: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
幻觉
返回首页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 来源: 作者: 周传基 ]
【字体:
大
中
小
】
八、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比如,1/10秒内,成人一般能注意到八个左右的黑色圆点。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接受测试者对剌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的,注意广度即知觉的范围。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a、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范围也就越大。
b、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同样的知觉对象,由于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不同,注意范围也就不一样。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小(如又要认字又要认字体);活动的任务少,注意范围就大。知识经验丰富,注意范围就大; 知识经验贫乏,注意范围就小。
c、把握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刺激物的数量,是注意广度的另一种形式。
注意在时间上的广度也受知觉对象的特点和主体状态的影响。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能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注意总是指向于同一对象,注意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保持注意,即活动的方向始终不变。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与主体状态和对象特点有关。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意义理解得深刻,抱积极态度,对活动有浓厚兴趣,注意容易稳定。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时,注意容易保持稳定。
在主体积极性相等的情况下,内容丰富的对象(如风景画)比内容单调的对象(如铅笔画),活动的对象(如电影电视) 比静止的对象(如风景),更容易使人保持 较长时间的注意。在一定范围内,注意的稳定性程度提高是随注意对象的复杂性的增加而提高。
同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分散,即分心。注意的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由单调 的长期刺激所引起的。无关刺激对注意的干扰作用,定于这些刺激的特点及其与注意对象的关系。
与注意对象相类似的刺激,比不相类似的刺激干扰作用大;同样的无关刺激,对于知觉影响小,对于思维影响大;在知觉过程中,视知觉受无关刺激影响小,听觉受无关刺激影响大。
使人发生兴趣的或强烈地影响情绪的刺激,也会引起注意的分散。
但是并非任何附加刺激都会引起注意分散。在没有外界任何附加刺激时,保持注意也是困难的。因为缺乏外界刺激,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注意也就难以维持。所以有时微弱的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减弱注意,反而会加强注意。
九、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实践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能的,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处处要求人们的注意能很好地分配。
在不同种类的刺激物严格地同时发生作用,需要两个感官去感受时,要适当分配注意是相当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首先只能感知到一个刺激物,经过一个短时间之后,才能感知到第二个刺激物。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首先,同时并进的两种活动,其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这是注意的分配的重要条件。人们对熟练的活动不需要更多的注意,而把注意中心集中在比较生疏的活动上。
其次,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联系,则同时进行这些活动是很困难的;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则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
十、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一般地说,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新活动)的性质,原来的注意紧张程度愈高,新的事物或新的活动越不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转移注意也就越困难、越缓慢。相反,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和迅速。
注意转移有许多指标:
转移的时间,即从一种活动过渡到另一种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时间内的工作范围(与没有没有注意转移的活动同时所完成的工作范围相比较)。
工作的准确性,即转移注意时工作有无错误。
有完全的转移和不完全的转移。
注意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交换,但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的 时候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爱无关刺激物的干扰,或由单调刺激物所引起的,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注意的转移与分配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每一次注意的转移,注意分配也必然发生变化。注意一转移,原来注意中心的对象便移到注意中心以外。而另外的新对象则进入注意中心,整个注意范围的图景便发生变化。因此,每当注意中心的对象转换之后,必然呈现出新的注意分配的情况。
十一、剌激时间的影响
从剌激作用于感受器开始到最终形成感觉,有一短暂的潜伏期。
在此期间,感觉逐渐增强,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这一渐增期,味觉和皮肤觉都比视觉长,可达数秒至10秒。
剌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作感觉的后效。在各种感觉中,皮肤觉的痛觉后效特别明显,视觉的后效也很显著,称之为视觉后象。(见“视觉”部分)
1、感觉的适应: 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剌激强度不变), 感觉会随剌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 ),这种现象叫作感觉的适应。在各种感觉中,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适应特别明显。在嗅觉中,对樟脑味的适应只要5-7分钟。味觉适应也只有几分钟,其顺序是(由快至慢):甜、苦、酸、触、压觉等。皮肤感觉的适应很快,但痛觉很少有适应现象(刺痛除外)。影视的画面与声音需要丰富的变化也正在于此,对影视来说,“适应”是最可怕的。
2、感觉相互作用的影响:我们的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冰冷的颜色" 。感觉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同一感觉之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内的感觉的相互作用可由剌激作用的时间顺序不同而引起,也可由感受器官的各部分受到不同剌激而引起。前者如上述的感觉适应现象,后者如感觉的对比,融合等等。
3、对比 是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上的对比是很明显的。例如,白色体在黑色的背景上就会显得告别明亮,而在灰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就要暗一些,这是无彩色对比。此外,还有彩色对比,例如,灰色体在红色背景下,看起来就带有青绿色。彩色对比在彩色背景的影响下,向背景色的补色方面变化。剌激的性质相反而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时,就会产生非常突出的对比效应,在前者条件下产生同时对比,在后者条件下产生时序对比。由于对比的结果,感觉向邻近的或者跟以前的感觉相反的方向变化。嗅觉,味觉,听觉等都存在对比现象.
4、融合 是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而产生一个新感觉的现象。苦和甜彼此相互作用能产生一种融合的感觉,冷、酸和咸亦然。不同感觉之间感觉的相互作用主要在不同感受器官同时受到刺激时发生。,例如针刺某些穴位可以减轻某些病痛(感觉的掩蔽现象),闭眼可以更清楚地倾听,感冒鼻塞会影响味觉等等。
在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此种现象称之为联觉。例如,尖锐的声音会使人浑身竖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最普通的联觉现象叫色听现象,即特定的音调可以引起特定的色彩感觉。具有色听能力的人叫作色听者,一般是低音产生深色,高音产生浅色。现代的激光音乐与色听现象有关。
【
关闭窗口
】
浏览次数: 4088 添加时间: 2003-11-28 23:19:22
【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 【
打印文章
】
相 关 文 章
·视听幻觉带来的逼真性
·
现实的表层
·
电影的发明目的
·走向真实的电影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1)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2)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3)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4)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5)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6)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听觉空间定位
·大百科全书条目“格式塔心理学”若干资料 1
·大百科全书条目“格式塔心理学”若干资料 2
·
大百科全书条目“运动知觉”
·
大百科全书条目“似动”
·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对“视觉” 概念的表述
·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时间知觉
·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空间知觉
·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听觉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1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2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3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4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5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6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7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请选择搜索条件....
文章标题
文章关键字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