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栏目: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
幻觉
返回首页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注意的种类
[ 来源: 作者: 周传基 ]
【字体:
大
中
小
】
七、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在某些刺激的的直接作用下,人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物。例如,我们在街上散步,突然听到救火车的尖锐声音,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听这个声音,这种注意就叫无意注意。
请注意,吸引人的无意注意的是各种运动和变化。看电影电视属无意注意,因此各种运动的变化对于电影电视观众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人就不由自主地把息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物。
无意注意或称消极注意,或称情绪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个人的努力和积极性,或者是无意注意同情绪、兴趣、需要之间的联系。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 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看电影看电视属于无意注意, 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要引起观众的无意注意, 必须给予足够强度的剌激, 使他不由自主地把他的感觉器官朝向剌激物, 并试图去认识这些事物.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的剌激物有若干若干特点: 剌激物的强度, 对比关系, 活动与变化, 新奇性, 和谐等等)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它又称为积极注意或意志注意,因为有意注意有时需要个人的意志努力。(看电影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劳动本身是一种复杂持久的工作,不管你怎样爱好它,其中总有一些使人不感兴趣而又非做不可的作业,必然有困难和单调的因素,这就要求人们把自己的注意有意识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就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发展了有意注意的能力。
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在词成为心理活动的组成因素时产生的,人能通过词来按照一定的任务确定自己的活动,注意于一定的对象,这时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即使在当前没有具体事物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借助于词而实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如下:
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
对于目的任务的重大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愈强烈,那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就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间接兴趣对于保持有意注意具有很大作用。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的最近结果可能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最后结果却有很大兴趣。这种与活动的最后结果相联系的兴趣叫做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几乎存在于人们自觉进行的每一种工作中。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 产生有意注意。
B、合理地组织活动
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也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
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会加强有意注意,提问题也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要把智力活动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同时还要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3、有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动力的注意,叫做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个人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后注意不同于无意注意,因为这种注意仍然有自觉的目的;
有意后注意也不同于有意注意,因为这种注意不需要用意志努力来维持。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具有高度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是看电影属于无意注意,观众在看电影电视时,事先没有预定的追求目的,他并不想做什么意志的努力。从主观上他并不想通过对一部影片的‘看’而认识什么,他到电影院来只是为了消遣。
他的观察是无意的。所以电影的创作者要有意地创造出一种让观众无意观察的过程,吸引他的兴趣和注意。
注意的特征
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在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活动的任务少(指需要接受的信息少),注意范围就大,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小。知识经验丰富,注意范围就大,反之则小。
一些带有理智的、美学的和道德的情感色彩的对象,对产生无意注意具有很大的意义。
人们知觉到的刺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一类是人。把由感官获得的关于他人的信息加以组织和解释,形成对人的印象称做对人的知觉。也可以叫做对人的印象。所谓对人的知觉不仅包括着人的外貌、言谈、举止,也会有对人的动机、情感、能力、个性等心理状况的判断。由于对人的知觉是构成人际之间交往的基础,所以又称为社会知觉。
对人的知觉与对物的知觉的重要区别在于,对人的知觉决不限于单纯地知觉其外部特征,它与人的内在状态的判断相联的。我们总是试图通过某人的外表特征推断其内部的心理活动状态,并将这些外在特性作为认识他人的一种倾向加以判断。在对人的知觉中,“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甚至会影响以后长期对某个人的态度。由于电影电视主要是一种单向交流的媒介形式,在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尤其如此,因此在没有双向交流的情况下,“第一印象”的作用特别重要。安东尼奥曾说过,只要我的影片的化合物形象选对头了,我的影片就成功了一半,就是这个“第一印象”的道理。
“第一印象”指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当我们第一次见到陌生人时,如火车上的旅伴,入学第一天碰到的新同学等,虽然对他们的个性、能力、品德等一无所知,却会因为这种初次相交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上印象主要受到外表的影响,即他人的容貌、衣着、动作、表情、谈吐等。从第一印象的形成与作用中可以看出,对人的知觉的一个普遍的倾向是,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很少的或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是很快形成的。
有时两人相见只需一瞬间,有时只需看一下照片,就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印象。
第一印象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初次见面,彼此接触机会较少,对人获得的知觉资料也必然较少。在对人掌握很少信息资料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既使在零星资料中,对他人的印象也往往具有一致性。
在对人的知觉中,特别是在估价时,倾向于从信息资料中得出一个统一的印象,就是把他人作为一个具有一致性的对象来观察。
他是诚实的,或者虚伪的;热情的,或者冷酷的。在信息资料发生矛盾时,观察者甚至会歪曲或重新整理资料,用以形成统一的印象。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不论是机体的、物质的、或精神的、文化的需要)的事物,就容易成为无意的对象。
纪录所带来的逼真性促使观众倾向于用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来接受银幕影像。所以说,电影电视的视听语言的规律是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那么,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有那些呢?
知觉的内容和性质不仅与客体有关,而且受到人的主观状态的影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经验、情绪及个性的一般倾向。这种依赖性称之为统觉。
知觉也依赖于需要和兴趣。饥饿的人具有从浮云里发觉食物轮廓的倾向。在候诊室内,焦急等待就诊的人也会有预告听见叫唤自己名字的倾向。这些都是由不同的需要所引起的。对感兴趣对象的知觉全面、细致而深入;如果缺乏兴趣,知觉过程必然是简略而粗糙的。
电影电视的视听语言是以人的感觉为基础的,它是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深入研究心理学能帮助你掌握和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
A、刺激物的特点
a.剌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强烈的刺激物,如巨响,强光、浓郁的气味都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上有重要意义。如在寂静的夜晚,轻微的耳语声,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b.剌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其它刺激物存在着显著差别和构成鲜明对比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如,绿草中的红花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绿草中的青蛙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c.剌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的、无变化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d.剌激物的新奇性
新奇的东西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东西,就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
新异性可分为绝对新异性(在这情况下该剌激物在我们经验中从来未出现过的)和相对新异性(各种已熟知的剌激物的不寻常的结合)
一般讲的好奇心就是指对新异刺激物的注意。
新异刺激物引起人们的注意,也依赖物人们对它的理解程度。
如果人们对当前这种新奇的东西一点也不理解,虽然可能一时引起注,但很快就会失去效果,不能长时间地吸引人。如果人们对当前这种新奇的东西有一些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为了求得进一步的理解,于是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注意。这种稍为被人们有所理解的新奇东西,不仅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还能长时间地吸引人注意。
e.一些带有理智的、美学的和道德的情感色彩的对象,对产生不随意注意具有很大的意义。例如,饱和的颜色、和谐的声音、芳香的气味、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故事都会陶冶人的感情,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B、人本身的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能够由刺激物的特点所引起,也决定于人本身的状态。同样一些事物,由于感知它们的人的本身状态不同,就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而不引起另一些人的注意。研究表明:个性倾向在人的无意注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一个人无意注意的方向。
C、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
a.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不论是机体的、物质的需要或者是精神的、文化的需要)的事物,就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直接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b.直接兴趣通常又分两种:
专业的兴趣
一般的兴趣:凡与一个人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以及能增进他的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
c. 人当时的怀疑和精神状态
心情愉快时,平时不大容易引起漳的事物也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
情绪不佳时,平常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也不易引起他的注意。
d. 人体的机能状态
对不随间注意也有重大影响。例如,一个人处于疲劳或困倦状态
时,是很难集中注意的。实验证明,工作时出现差错数量的多少在工作是快要结束时,就会增加起来。这是由于疲乏状态使注意难以集中所造成的。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不由自主地自然发生的,因此,它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可以把我们的注意贯注于一定的事物,也可以引起的分心。
【
关闭窗口
】
浏览次数: 3223 添加时间: 2003-11-28 22:28:18
【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 【
打印文章
】
相 关 文 章
·视听幻觉带来的逼真性
·
现实的表层
·
电影的发明目的
·走向真实的电影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1)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2)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3)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4)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5)
·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6)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听觉空间定位
·大百科全书条目“格式塔心理学”若干资料 1
·大百科全书条目“格式塔心理学”若干资料 2
·
大百科全书条目“运动知觉”
·
大百科全书条目“似动”
·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对“视觉” 概念的表述
·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时间知觉
·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空间知觉
·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听觉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1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2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3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4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5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6
·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7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请选择搜索条件....
文章标题
文章关键字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