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栏目: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幻觉 返回首页

 
大百科全书条目“似动”

[ 来源: 作者: ]
【字体:  
由ontology老师提供

sidong
似动
apparent movement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
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20世纪初,德
国心理学家M.韦特海默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似动现象。他
相继呈现一条垂直(a)和一条水平(b)的发亮线段(见
图似动现象实验示意),改变两条线段呈现的时距,并
测量对它们的知觉经验。结果发现,当两条线段的距离
短于30毫秒时,人们看到a、b同时出现;当时距长于200
毫秒时,人们看到a、b先后出现;当时距约为60毫秒时,
人们看到线段从a向b运动。韦特海默解释说,当视网膜
受到两条线段的刺激后,会引起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在
适当的时空条件下,这两个兴奋回路之间发生融合,形
成短路,因而得到运动的印象。
  似动主要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
离。这些物理参数的相互关系可以用科尔特定律来表示:
①当刺激间的时距不变时,产生最佳运动的刺激强度和
空间距离成正比;②当空间距离恒定时,刺激物的强度
与时距成反比;③当强度不变时,时距与空间距离成正
比。有人认为,对似动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是刺激的时距,
而是刺激的持续时间。如a、b两个刺激,a呈现100毫秒
或更长一些,那么在a、b之间根本没有时距时,也能知
觉到最好的运动。
  人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物体运动,是由影片上一
系列略有区别的静止画面产生的,这种运动叫动景运动。
1833年J.A.F.普拉托设计和制造了第一个动景器。在一
个圆盘分成的各个扇形平面上,依次画上各不相同但又
相互联系着的舞姿,当圆盘旋转时,人们即可看到连续运
动的舞蹈动作。后来的电影摄影技术和电影放映机,就
是根据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提出和制作的。在黑暗中,如
果注视一个细小的光点,人们会看到它来回飘动,这叫
自主运动;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只觉得月亮在“静
止”的云朵后徐徐移动。这种运动是由实际飘动的云朵
诱发产生的,因而叫诱发运动;在注视倾泻而下的瀑布
以后,如果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田野,人们会觉得田野上
的景物都在向上飞升,这叫运动后效。在所有这些场合,
看到的运动都不是物体的真正位移,所以也是似动现象。
  近20年来,心理学家们对似动与真正运动的关系、似
动的机制、似动中图形因素与运动因素的相互关系、似
动的深度效应等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
对揭示人们怎样从周围环境中拾取运动的信息提供了宝
贵的资料。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3558 添加时间: 2004-01-12 11:20:22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打印文章

相 关 文 章
  ·视听幻觉带来的逼真性 
·现实的表层  
·电影的发明目的 
·走向真实的电影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1)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2)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3)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4)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5)  
·电影语言的基础---- 幻觉 (6)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听觉空间定位
·大百科全书条目“格式塔心理学”若干资料 1
·大百科全书条目“格式塔心理学”若干资料 2
·大百科全书条目“运动知觉”
·大百科全书条目“似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对“视觉” 概念的表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时间知觉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空间知觉
·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听觉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1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2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3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4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5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6  
·电影电视与心理学 7  7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