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栏目: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时空结构 返回首页

 
作为造型艺术的剪辑 1
[ 来源: www.zhouchuanji.com 作者:周传基著 ]
【字体:  
 

作为造型艺术的剪辑

至此,我已经探讨了拍摄下来的影像的一般性质和这些影像之间的表达,但尚未真正考虑到它们实际上看起来是怎样的。在我保持我的“结构”角度的同时,我现在还准备把画面和镜头转换作为具体的视觉现象来加以探讨。

银幕视觉形象

我首先尝试指出,我们看和摄影机看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模糊的和担一些风险的工作,有许多人,尤其是Karel Reitz在他那部杰出的著作《电影剪辑技巧》中,在我之前曾尝试过。但是,既然我试图要对电影形式的成分做重新的界定,我就无法避开这一特殊问题,不论它有多么困难。

我们可以从经常在影片中以及实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入手:在玻璃平面上的反影。让我们来看看当我们从一个角度来看弹子球玻璃罩顶时,它看起来是怎样的。如果落在玻璃罩两侧的光的强度大致均等的话,我们就很容易看清罩子下面的情况,如果我们专心注意弹子球游戏,我们看见弹子球; 玻璃是完全透明的,然而如果我们更客观地来观察那块玻璃罩,我们就会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反影和我们所看到的罩下的弹子球游戏是叠在一起的,两个影像的强度大致相仿,而且如果环境的反影非常复杂,那么玻璃罩下进行的游戏就会使我们感到实际上是“读不懂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无意识的思维过程(选择)和生理过程(眼睛的聚焦)使我们能以把两个叠印的影像区分开,排除我们所不感兴趣的那个影像。

现在让我们事先不做任何安排地来拍摄同一情境。结果拍出来的视觉形象会把两个影像重叠在一起,当这个重叠的影像投射在银幕上时我们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排除那基本上不使我们感到兴趣的影像。在玻璃罩下正进行的弹子球游戏会变得绝对“读不懂的”。如果我们想要重新创造我们用肉眼所看到的那个游戏所体验的同样效果,那就必须在镜头前加一个偏光镜片来削弱那反映,或者如果办得到的话,挡掉反射出来的环境。

为什么一旦拍在胶片上然后投射到银幕上,这两个影像就无法区别开了呢?这是因为投射到银幕上的每一件东西都具备同样实在的“真实性”,同样的“存在”。一旦投射到银幕的平面上,两个叠在一起的影像就分不开了,这主要是银幕只有二维,因此投射到它上面的任何形状都是同样的“存在”,也就是说,这时一个形状“在我们眼前”和任何其它形状一样,甚至连部分处于焦点之外的影像也被感知相当明确可见的实体,可能把它称作“模模糊糊的一块”。还有另一个例子可以进一步阐明这一点。让我们来考虑下面的情境:在安排一个镜头时,摄影师可能注意到演员身后有一盏灯或其它什么道具,它或许距演员几码远,但是在他的脑袋之上。尽管背景上的这个东西是会出现在柔焦之中,它的轮廓会是十分模糊的,但摄影师仍坚持要把那盏灯挪开,因为它会显得是从那演员的脑袋上长出来的。他是对的。如果我们在实生活中遇见同样的情境,如果我们站在和摄影机同样的位置上,我们根本不会被那盏灯搞得惊惶失措,也不会突出地感到它是什么可怕的累赘,我们可能甚至没有注意到它。然而,在银幕上,这种拍摄对象的并置会立即跃然于眼中,因为当我们看电影时,我们是立即看见一切:从视觉上来说,一切形式和一切形状似乎都是同样的重要(而与此同时我们有时却对坐在我们前排挡掉了那个银幕的四分之一的脑袋完全视若无睹!)因此当我们在观看一部影片时,;“可读性”这个问题远比我们观察实生活的情境所遇到的要更为普遍,而且更为特殊。

(待续 译自法国N. 伯奇著《电影实践理论》第30-32页,周传基译)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2704 添加时间: 2006-02-24 23:52:55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打印文章

相 关 文 章
  ·理论前言
·电影电视的时间
·有关电影空间的讨论
·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
·视点
·匹配
·电影的修辞学
·论电影剪辑1 2 3
·作为造型艺术的剪辑1 2
·剧作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