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栏目: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剧作 返回首页

 
电影剧作专栏

[ 来源: 作者:周传基校 ]
【字体:  

   

  

  

  

这是不懂文学的人才说文学描写挑水比电影简单多了.
你知道文学有多少种描写吗?
你说的是电影剧本描写挑水吧?

答:如果你在写描写挑水的文学句子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写背景(电影里总是有的),当你的人物向前走了十步的时候,背景上的那棵树的角度就非常明显地变了,那路灯被房子挡住了,前面拐角又露出了另外一座房子的房角。难道你们搞文学的人不知道背景是随着你的人物的每一步在变的吗?我确实不懂你那文学。可是你自己也未必懂啊。你的描写句子里全都没有背景。你没有看见你的人物挑着水走上了一个斜坡,因此背景的一切景物的视点都在变成俯视?文学描写是极其丰富的,可是你到现在连一句都还没有写完呢。因为你没有注意到,那挑水人的后面的那只小船不仅在幌,而且随着涨潮的流在转方向。你还忘了什么吗?(待补)你写不出来就不必勉强了。不想为难你。

不同的媒介由于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就有不同的特点。没有什么谁劣谁优的问题,也不是三岁孩子吵架。电影是半自动化的纪录,在透镜的视野内能够纪录下来的光影它都纪录。我们说这是直观的。文学不是纪录,它是再现。作者写什么就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就可以省略。电影是用光和声直接刺激看者的视听感官,文学是诉诸于读者的想像力。这是我们在上个世纪中叶读文学系的课程时就弄清楚了的。

我们可以请哈哈先生谈谈他对电视散文的看法。一个人懂不懂文学,通过对电视散文的认识便见分晓。我请哈哈先生先发言。优先权给你。你说过的我就不说了。如果哈哈先生有兴趣的话,我希望你能对我国电视改编的几个文学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发表一下看法。我们希望你这位懂得文学的学者的高见。

后记:哈哈先生确实写了好多文学描写来证明他的观点,可惜他不会看电影。他还把自己写的文学描写摆在我举出的剧照旁边。这样,大家一下子就全看清楚了,他费了那么多的笔墨,却没有写环境。你们可以看到我这八幅剧照里的背景都是什么。电影是纪录,文学是再现。你再怎样写也做不到照相那么具体。原因是,哈哈先生还不会看电影,他大概没有看见剧照中有背景。

懂得文学的人就会坚决反对电视散文,懂得文学的人就会知道(那怕是下意识地),电视散文是在破坏文学。除非是那些不懂文学的人才不会反对呢。电视散文是一张很好的PH试纸。用最憋脚的电影语言,用拉客的电视连续剧的简陋手法(而且被全世界公认为好莱坞的三镜头法,也就是洋垃圾)来拍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懂文学,懂电影的人能不感到愤怒吗?

 
(后补)任良心说,当我写到待补的时候,你心里明确你忘了描写什么了吗?那平静海面上的行云的反影。是行云,所以它们随时在变。你写了吗?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连这些景物都象电影镜头表现似的写到的话,那你的人物在那里也歇够了,他叫我问你,你没有完没了地停在那里描写,人家电影里那个挑水的都到家了,在吃早饭了。我们一大早出来,起个早,赶个晚。别写啦,赶快写我到家吧。都快饿死了。
你比个什么劲儿,你看我们多老实,心理描写,电影比不上文学,因为电影是直观的。电影不会去做它做不到的事。这叫有学问,有自知之明。外部描写,文学比不上电影,因为电影是直观的。不用描写,你看就是了。就算主人公边走边放屁,我们都不用停下来写。他就一路走一路放好了。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2439 添加时间: 2004-02-02 22:00:55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打印文章

相 关 文 章
 
  好莱坞电影剧本的写作问题
娱乐性故事片的剧本
用色彩动机讲故事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色彩
《鸟》
噪音作为影片的动机
《唐人街》剧本写作问题
《唐人街》电影剧本
影视叙事训练(一)
影视叙事训练(二)
影视叙事训练(三)
电影剧作专栏
《公民凯恩》剧本
劳逊《电影的创作过程》“导论”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