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作为主角
音响,通称音响效果一般都把它看作是背景上的声音。其实在电影里各种元素没有固定的功能。苏联故事影片《白比姆黑耳朵》的主人公是一只狗。大概有些中国演员又会感到受到了侮辱。在有些教条主义者看来,主题是多么崇高的东西,怎么能让音响效果来承担?主题嘛,那只有正面主人公来体现。那我们就让那些自封的艺术家去这么做吧。画地为牢对我们知识分子是不起作用的。
我们现在来研究一部好莱坞影片《诺玛雷》。这部影片的故事是关于美国南方一个小镇上的纺织厂工人的工会斗争。那个工厂原来没有工会,连黄色工会都没有。而且谁要参加工会,那就会下岗。斗争的导火线是工厂的劳动保护问题。影片女主人公诺玛的母亲就因为常年在纺织车间工作而致聋,因此诺玛就大胆地参加了工会,并且当真为工人自身的利益而斗争,结果工厂主要她下岗,并且要把她抓起来。现在我们看的这一段是她跑到车间来寻求工人们的支持。纺织车间的噪声大家都知道的,我没有办法让大家听见声音,就请大家自己想象吧,或者自己作为导演或录音师,该怎样设计。
第一个镜头是诺玛在朝厂警喊,接着跳上桌子在一张纸板上写了UNION(工会)。
    
    
 
从这十二个镜头我们可以看到镜头的衔接是跳跃的,这符合剧情。流畅不是唯一的手法。一味地追求流畅是没有脑筋的外行干的。
   
至此,时间是一分零三格。下面一个镜头里,一个女工走过去关车。这三个画面是一个连续的镜头,注意它时从近景开始的。
    
   
这几个反应镜头表现的都是关车动作。最后两个画面(第 二十四和五)是一个连续镜头,它等前一个女工的关车动作一完就迅速向右扫到另一个女工的动作。注意所有的女工的头发都不一样。
    

下面的镜头的景别越来越近,这是节奏问题。
    
    
他关掉一个电闸,注意,前一个镜头是他的背影,后一个是正面,这样就显得跳跃,节奏强。
 
她把另一个电闸也关掉了。拍法也是一人反一正。

到这个镜头完,后一半的时间为一分二十六秒零二十三格。全段共长两分二十六秒二十六格。在最后这个镜头里只听见蒸气管的丝丝声。这意味着斗争的胜利。纺织车间的噪声成为影片主题的主动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