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栏目: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我的方法 返回首页

 
我的研究方法7

[ 作者: 周传基 ]
【字体:  


艺术是不能教授的

一个年迈的黑人小号手在台上向听众介绍他那青出于蓝的学生时,他说,“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教他怎样拿小号,但是我从没有教过他怎样演奏。演奏是心灵的事情,是没有办法教的。”

我们做教员的只能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和进行有效的基本功训练,至于一个学生能不能成才,那是他自己的灵性的事情,所谓的灵性,除了一定的天分以外,更多的是个人的文化修养问题。这种修养不是一个向他人展示,让他人承认的问题。吹牛在这里行不通。你的修养不需要让他人知道,它体现在你的创作中。

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进一步论述,所以在这里只扼要地提一下即可。


思考题:

我国电影电视理论上的自相矛盾:

在中国影视理论中存在着大量自相矛盾的、而又视为理所当然的,从未引起过任何质疑的观点,如:只研究电影电视“像什么”,而不是“是什么”。有所谓“不要津津乐道于电影是什么,还是多研究电影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罢!”(不知电影电视为何物,那又怎样更好地为某人服务呢?) 这就是电影综合艺术论的由来。

电影电视有文学性、戏剧性、绘画性、音乐性。可又没有哪位中国电影理论家真正懂得音乐。

综合性论者在研究综合艺术与电影的关系,就象研究二氢一氧和水的关系一样。电影有文学性,电视有文学性,但电影和电视却不一样?

不认识电影电视的空间和时间。或既承认电影电视时空这一概念,又认为电影电视有文学性,难道不矛盾吗?中国电影电视的特点是线性、静态加平面。这也是中国电影电视美学的特点。

有的理论论述在提到画面与文字关系时,只提画面的局限性,却大谈其文字的可能性。图文并茂这个静态与平面的连环画和幻灯片概念竟也会进入电影电视的理论与实践,并写进了教科书。

后期配音成为常规,甚至连理论家也把这一现象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意识到,这样一来,电影电视就缺了一个声音空间。其实这些人连什么是真正的后期配音也没有搞懂。

  1/25秒看不见吗?千分之一秒的闪光灯怎么就看得见………视觉残留是造成银幕运动的原因吗?轴线是视听语言的规律吗?既然是视觉为主,又承认有声画对位,难道这不矛盾吗?

中国两家电影电视学校的入学考试考的都是电影电视的文字知识,而不考视听思维能力。

不知何为电影电视节奏。

不懂什么是幻觉、心理补偿、心理认同。缺乏对生活的感知经验的研究。因此不懂什么是影视美学。

好莱坞电影儿是艺术。好莱坞的镜头语言风格在中国被认为是电影电视的语法。再强调一遍,不少人认为古人懂得电影电视这门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产物,于是从“古人云”出发来研究电影电视本性。这是极荒诞、愚昧、落后的研究方法。本书不搞“古人云”,我无须求助于那些没有看过电影电视的古人。我认为,一个人再聪明,他死了以后一秒钟,那些活着的人知道的就比他要多,更何况那些死了上千年的人所说的话,有什么好引录的。本书讲的都是日常生活知识,所以尽量少用专门术语。正如前面我说过的,我相信,任何高深理论,如果弄清楚了,就一定可以用大白话说清楚。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4813 添加时间: 2003-12-09 18:51:00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打印文章

相 关 文 章
 

·真正的电影电视函授学校
·电影学习方法经验介绍
·如果你想自学会拍电影
·我在电影电视教学实验方面的一些经验
·电影制作者的教育(序言部分)
·中国“电影综合艺术论”不成理论
·电影电视界一场世纪末之争
·我的研究方法 1
·我的研究方法 2
·我的研究方法 3
·我的研究方法 4
·我的研究方法 5
·我的研究方法 6
·我的研究方法 7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