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栏目: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我的方法 返回首页

 
我的研究方法

[ 作者: 周传基 ]
【字体:  

在任何学术研究中,重要的不是结论,不是什么标准答案,而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害怕真理的人,不论是大小真理,就不敢寻找正确的研究方法,而只能采用那种标准答案,“元首”说的话,而事实证明“元首”的话全错了。随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结论不仅需要不断地修正,而且会被彻底推翻。这对某些人来说是十分可怕的事。

在任何学术研究中,我们先要寻找事物的实质。不要立即下什么结果。实质需要大家耐心的寻找。当我们在研究电影时,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的传统艺术都是自然形成的,直到现在也没人敢断言,它们起源于何时。这也就是说,它们的发展是顺序渐进的,是在人们对它们的逐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而电影电视就完全不是这样了。它是“被发明的”艺术,所以我们都说,电影发明于1895年,这是其它传统艺术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那么这个特点是怎样来的呢。是不是这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呢?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电影是作为一种纪录光波的运动的玩艺儿而发明的。也就是说,发明家的目的仅仅是设计出一种能够纪录光波和声波机械玩艺儿,发明家没有别的打算。而那时的一些富有生意经头脑的人立即发觉可以利用人们对这一新奇玩艺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来挣钱。所以有些史学家喜欢用这样形象的话来描绘电影这一初生儿:“它还没有学会站立和走路,还没有学会说话,就被迫登台卖艺。”(电视也不例外)电影自其诞生至今尚未足一百年,而且主要是在以赢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渠道中极不正常地发展起来的。所以迟至本世纪的后半叶,电影理论才触及到电影的实质,并且迟迟不为一些人所接受。例如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还有人在说,“不要津津乐道于电影是什么,还是多考虑电影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吧!”照此一说,那马克思津津乐道于“资本主义是什么”,结果写出那部《资本论》是为谁服务的呢?说这种话的人实际上是害怕研究事物的实质。因为一旦发现了事物的实质,他们也就完蛋了。

电影电视“综合艺术论”产生于1911年,属电影电视理论的史前史阶段,为什么中国电影电视界有那么多的人死抱着这一极其陈腐的观念,不肯向前迈进呢?这里存在着一个思想方法,也就是研究方法的问题。随后还由此带来了生计的问题。

电影电视综合艺术论是一种含混不清的、发行放映网系统的业余理论。至今甚至没人能说清楚何谓“文学性”、“戏剧性”、“绘画性”、“音乐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具体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世代相传,人云亦云。一百个理论家就有一百个说法。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文学性和戏剧性怎样综合,和绘画性怎样综合,是综合,还是机械相加?亦即是物理学还是化学?

我实在不能接受这种停滞不前的陈腐观念。我有脑子,而且不是16克的,所以我能够用自己找到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对电影电视的认识。

第一节 辩证的研究方法

辩证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就进入了机器生产的时代。机器的作用就是快速的复制。现代机械化的出现带来了人类对运动观念的变化。艺术家也毫不例外。他们也想要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这种新的认识,新的运动经验。于是这种观念的变化引起了艺术形式的变化。电影正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呢?因为缺少科学的态度。他们不能接受新事物,他们认为既然古人“未曾云”,那也就无需去弄懂它。这类人把人类对宇宙和世界的认识的发展不是分为新的和旧的,而是分为东方的和西方的,国粹的和洋的,爱国的与卖国的。也就是说,洋人搞出来的蒸汽机车落在慈禧的手里也得改由众太监们拉着走。我不分东方与西方,只分科学的与反科学的或非科学的,新的或旧的。比如说,八十年代在中国电影界讨论新观念的时候,有人说,“新也会变旧的。”请问读者,你们是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在这句貌似正确的话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是一个训练我们思考问题的好例子。

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要求我们全面地、充分地占有研究对象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个侧面的丰富材料。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不是让新事物去服从原有的规范,而是要扬弃旧规范,并代之以能正确解释这一新事物的新规范。而这一新规范又将被更新的规范所取代。只有新的取代旧的,没有旧的取代新的道理。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用旧的来取代新,不论是什么借口,我们称之谓“倒行逆施”。所以我们必须不带任何先入为主之见,完全根据对象自身的现象,归纳出它的属性与功能。并且只能从属性与功能的全部联系当中概括出研究对象的本质。

属性---指事物的质的表现,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征。

功能---指事物在具体环境下展示出来的作用与能力。

由此可见,属性为一常数,它是基本稳定的,功能则为变数。属性可由功能体现出来,而功能则由现象显示出来。

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事物的属性和功能的总和显示出来。比如说,究竟是电影电视的属性是叙事的呢?还是故事电影电视具有叙事的功能?此外,叙事功能是文学所垄断的吗?还有,使用光波声波的媒介的叙事功能和用文字来实现的叙事功能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都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我国电影电视理论界的许多大学者们至今还没有搞清楚呢,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搞清楚。又如,有人不以深入研究属性与功能为基础,而凭空捏造说,电影剧本是独立的文学形式,它是电影文学剧本。然后若是谁要反对电影文学剧本这一概念,谁就是反对电影本身。可是,中国观众不太喜欢看国产故事片,是不是和“文学性”有关呢?是没有好电影“文学”剧本呢,还是没有好电影剧本呢,或者还是根本不知道怎么拍呢?是电影剧本有没有“文学性”的问题呢?还是剧作家有没有电影电视所独具的视听思维能力的问题呢?在这些问题尚未解决以前,就办一个高级电影编剧班,它的课程会是怎样的呢?它训练出来的“人才”会是怎样的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事物的关系都是辩证的,所以有“流畅”就有“不流畅”,有“轴线”就有“反轴线”。如果仅仅一味地讲“流畅”,讲“轴线”,知其然不知其所然。这就不叫辩证法了。

实证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之一。不要害怕实证,实证可以免去“人云亦云”的盲目性。比如说,目前心理学对许多现象仍未能够做出科学系统的解释,只是通过实证证明如此现象。因此在研究心理学的时候,要像做化学实验那样,读者自己要做一定的实证来证明书中所说确实如此。那种读了一两本心理学的书就夸夸其谈的作风实在要不得。还有人不经过任何实证,就断定心理学中的某种论点是唯心主义的,实际上是使自己沦为笑柄,因为他之所以能看见电影正是那种心理活动所致,至今还没有别的科学性的解释。

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科学的研究态度。有些电影电视理论著作中大谈其“三论”,可我不敢谈,这一辈子也不敢谈,因为我的微积分水平太低了,读不懂信息论,又不打算当文化骗子。

我们非常迫切地需要科学的、辩证的研究方法。在我们的影视的理论研究工作中,确实存在着淘汰问题。某种理论及其支持者要被淘汰的。有位朋友听见我这样口出狂言,反问我说,“你不也会被淘汰吗?”我的回答是,“一样不例外!”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4813 添加时间: 2003-12-09 18:51:00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打印文章

相 关 文 章
 

·真正的电影电视函授学校
·电影学习方法经验介绍
·如果你想自学会拍电影
·我在电影电视教学实验方面的一些经验
·电影制作者的教育(序言部分)
·中国“电影综合艺术论”不成理论
·电影电视界一场世纪末之争
·我的研究方法 1
·我的研究方法 2
·我的研究方法 3
·我的研究方法 4
·我的研究方法 5
·我的研究方法 6
·我的研究方法 7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