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栏目: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我的方法 返回首页

 
我的研究方法2

[ 作者: 周传基 ]
【字体:  


第二节 系统的研究

辩证的研究方法就是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

属性是表明孤立事物的关系,它只表明那个事物的特性而不形成另一种新事物(即新关系)。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的科学认识证明,事实的简单积累不是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我们把这叫做事件。例如,生态平衡、超导现象是近几十年才普及的新知识,前者研究的是生态之间的关系,后者研究的是物态之间的关系。但至今有人对知识的认识仍停留在事实的简单积累上。试看, 近年来一些电视台举办的那些所谓智力测验所提的问题,如“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是谁?”,“北京二环路上有几座立交桥?”,这都是简单的事实,恐怕不能算做是智力测验。不过,对于出题人来说,倒是一次很好的智力测验--智商太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尚有些大学入学考题(包括研究生的考题)居然出这样的问答题,如某某作家的某部作品写于哪年,金像奖设有那些奖。可这是电脑记忆储存内的小事情!真累!大概是出题者的大脑内存是286的。

H2O

我不是在这里上化学课,也不是在显示我有什么高深的科学知识。

这是普通常识,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问题。有一位中文很好的研究中国电影的外国学者读到我这本书的初稿时,他向我得出了一个问题:你把这么一个浅显的问题向中国电影理论界提出来,他们不会感到是一种侮辱吗?他把中国的电影理论家们估计得过高了。或许二十一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电影理论家会对我在这时所提的问题当笑话说,可现在那些理论家还没有转过弯来呢?你骂他们,他们都听不懂。在二十世纪末的电影电视理论讨论中尚要解释什么是事物的客观系统,非旦没有人感到是一种侮辱,相反地,倒是有些“大学教授?”在强调电影电视没有客观系统,所以不要研究电影的本性。

二氢一氧(H2O)是一种关系,是一个系统。它的组成元素:氢和氧在这一关系中所具有的作用是它们在孤立存在时所没有的。氢的特性是易燃,氧的特性是助燃,它们和火的关系就是易燃与助燃。

然而二氢一氧在一般条件下却可以用来灭火。这就是系统观众。

要知道,事物总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每件事物都和其他任何事物存在于某种关系之中。一旦事物与事物之间确立了某种关系,那就形成了新事物。。心脏是一个系统,心脏和环境是另一系统。这一点必须明确。因此我们的研究必须在弄清一事物的属性和功能的前提下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现象相互关联的原则和事物发展演变的原则。

简而言之,系统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关系: 即现象相互关联的原则。

每件事物同其他任何事物都处于某种关系之中,比如,对比、相似、相异、同一、不同、差别。。。。(“流畅”是一种关系,“不流畅”是另一种关系;电影电视的发生与接受关系是从具象到抽象,文学的发生与接受是从抽象到具象,所以电影电视和文学的关系是一种逆向关系。)每件事物都和其它每件事物联系着的,(一种内在规律)。

演变: 即一种相互关系发展为另一种新的相互关系。

演变换一种说法这就是新观念。新观念还会发展为更新的观念,永无止境。没有发展观念的人在反对某一件新事物的时候就会说,新观念也会变旧的。言下之意,没有必要搞新观念,守旧就足已了。可是我们的回答是,在新观念还没有变旧以前,我们已经找到了更新的观念来取代那个新观念了。目前谈系统论是一种时髦。有人根本没有弄懂什么叫系统,就瞎套,还写在书里,真是误人子弟。有一部公开出版的电影理论著作中认为电影电视的媒介材料的系统包含四个基本元素:人、景、光、色。这能成为系统吗?某影视教育机构的教科书中说,电视的视觉系统是:人、景、物、光、色。这能成为系统吗?让我们科学地分析一下。光和色是同一件事物,而在电影电视这一光波声波的纪录与还原的媒介中,人和景都是光波声波纪录与还原的视听形象。这四个概念实际上只是一个光波。它们不能成为一个系统。再看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那部《电影艺术辞典》的分类法:总类,电影学,电影流派,电影编剧,电影导演,电影表演,电影摄影,电影美术,电影音乐,电影录音,电影剪辑,美术电影。这显然是电影综合艺术论和商业发行放映网系统的影片生产体制的混合物,一个大杂种,不成系统。要知道,系统不能随意乱套。

从关系来看,电影电视和其它事物的关系数不胜数:电影电视和社会的关系;电影电视和现实的关系;电影电视和观众的关系;电影电视和传统艺术的关系;电影电视艺术与工业生产的关系;电影和电视的关系;电影电视心理学与社会政治学的关系;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与观众的关系;作者与观众的关系;语言与现象的关系;形象与事件的关系;符号与含义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设计与目的的关系;视觉与听觉的关系;对话与音乐与音响的关系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每一种关系都能成为一个研究课题。本书只限于研究电影电视本体的系,也就是说,体现在视听语言方面的诸种关系。本书的研究方法就是把被研究的客体当作系统来看待,在每个系统的范围内来分析其相互关系。
(前面提到过,对一事物有了新认识,那么和这个事物的一切关系都变了。据此,我给自己设了一条军令状:在一年里,如果未能找出电影电视的某种新关系,并在自己的理论系统中做出任何相应的修正,或否定其中某些论点,那就不等别人轰我,自动鞠躬下台。历史是不断在前进的,永远是新事物,新观念取代旧事物,旧观念。不进则退,时代会把你抛弃的。)在对系统的研究中,又必须分出‘客观系统’和‘主观系统’来。客观系统的客观性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如二氢一氧的系统是一客观系统,我们首先必须认识所研究的事物的客观系统。这是基础的基础。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即主观的)观念系统。观念系统的主观性应是由客观系统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系统.

比如说,“电影电视综合艺术论”不仅不是客观系统,也不是从对客观系统的研究中派生出来的主观系统。它是在没有弄清自身本性以前,就到处乱认阔亲戚,大谈什么“家族相似”论。只有主观系统,没有客观系统。其实,电影综合艺术论只承认它口头反对的那个电影电视纪录功能。亦即可以用它来纪录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而“用电影手段体现的文学”论则更是本末倒置,它干脆把主观系统变成了客观系统。又如,当我们在探讨电影电视的基本元素-光波、声波时,有人反驳说,电影电视就是不能没有“文学性”。把他的话翻译成科学的语言就成为:为什么一个光波声波的系统中就是不能没有非光波声波系统的属性呢?这实际上是用主观系统来反客观系统。又是本末倒置了。有人说,反对电影中的“文学性”就是反电影自身。这同样是用主观系统来反对客观系统:在政治上就变成希特勒说,代表国家,反对我就是反对德国。

再强调一遍,主观系统必须是从客观系统中派生出来的,而不是由某一主观系统来确定一个客观系统。对客观系统的测定并不难。二氢一氧生成水,是否有人能不用二氢一氧来生成水呢?如果能够不用氢和氧来形成水,那么二氢一氧就不是水的客观系统。这再清楚不过了。

电影电视的客观系统是光波-声波系统。不信把光波和声波去掉,看一看还有没有电影电视的存在。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在半个多世纪里没有搞明白。这本来无需进行什么学术讨论的?如有人不同意的话,那么我们只须简单地把电源拔了,不什么都清楚了吗。那仅仅是技术吗?有谁能说清楚,在电影电视里,技术在那里结束,艺术从那里开始呢?托尔斯泰在写《战争与和平》时,不会去考虑什么小说的制作成本问题,但是当你准备把《战争与和平》改编成电影电视作品时,恐怕不能不先考虑制作成本的问题吧,除非是外行。难道这不又是由某种系统所决定的吗?

又如,不少人只是从表面去认识问题,什么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的创新啦,蒙太奇、画面构图、剪辑啦等等经常挂在嘴边,实际上这些大师们的理论所涉及的是对空间和时间的支配与掌握的问题。但是在中国电影电视界却没有人从相对时空关系来研究这些问题。再说,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是建立在光波的动力学的基础上的。这和“综合艺术论”有什么关系?根本不是同一个系统,有如地心学说在研究相对论。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4813 添加时间: 2003-12-09 18:51:00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打印文章

相 关 文 章
 

·真正的电影电视函授学校
·电影学习方法经验介绍
·如果你想自学会拍电影
·我在电影电视教学实验方面的一些经验
·电影制作者的教育(序言部分)
·中国“电影综合艺术论”不成理论
·电影电视界一场世纪末之争
·我的研究方法 1
·我的研究方法 2
·我的研究方法 3
·我的研究方法 4
·我的研究方法 5
·我的研究方法 6
·我的研究方法 7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