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栏目: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时空结构 返回首页

 
有关电影空间的讨论 5
[ 来源: www.zhouchuanji.com 作者:周传基著 ]
【字体:  
 

八、大陆中国的电影后殖民主义者批的是什么?
大多数中国的故事影片,尤其是电视剧所采用的手法正好是好莱坞电影儿过去的那一套封闭空间观念的成规。这是地地道道的资产阶级的空间观念。奇怪的是,大陆中国的一些电影符号学家提出了什么后殖民主义,但是他们反的是什么呢。他们反的不是好莱坞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成规,而是他们的主子所不喜欢的中国青年电影创作者拍的影片。指摘他们是在影片中拿中国的落后面来取悦于外国人。什么叫落后面?这些受谴责的影片还谨小慎微地没有表现那汜滥成灾的贪污现象,干部成批成批地烂掉,还有许多我们不敢在公开的文章上说的事情。既然知道是落后面,那么我们可爱的后殖民主义者为什么不反对这种现象呢?你们只是说,看见了也不许说。你们大概是御用文人吧。而且这些受你们批斗的影片比起经过官方批准在大陆中国的大小银幕上(汜滥成灾地)放映的好莱坞电儿,什么金象奖得奖影片所表现的美国,差远了。那些美国影片把美国表现成一个无恶不做的世界,连执法者在内,可是人家的后殖民主义者也没有谴责他们。你们也没有批他们,似乎中国观众不会从外国影片中学坏,只会从中国影片中学坏。和好莱坞影片的内容相比,我们只能说,我们的年轻人还没有学到家。而且你们知道不知道,在五十年代官方出了一本小书,叫《好莱坞,电影帝国主义》。我们年轻人拍的影片和这本书,你们打算批哪个?忘了吗?别装疯卖傻了。可笑的是,我们的符号学家们在那里大谈什么语境啦,什么表意啦....好象挺有学问似的,别唬人了。请问,你们把你们所批的影片摆在什么语境里了。你们诚实吗?你们是在做学问吗?中国电影制作所处的真实语境是什么?请回答!这里好象已经不是学术问题,而是良心和品质问题了。你们把我们的年轻人摆在一个虚假的语境里,然后再加以批判。种种理由说得天花乱坠,来垄去脉似乎分析得十分透彻,可就是不敢触及中国电影语境的实质。全是在说瞎话。你们无耻到不惜牺牲他人,出卖他人来成全自己。真够卑鄙的。如果你们是在做学问,那么请你们现在补充说,如果你们还有良心的话,这些年轻人是在什么样的CONTEXT里制作影片的。( 这文章已发表几十天,没有一个后殖民主义者敢露面的)后殖民主义者先生们,现在我提醒你们了,好莱坞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成规也给你们分析清楚了。而且全盘接受这一成规的现象在大陆中国的电影制作中依然大量存在,甚至成为判断一部影片优劣的标准,十分嚣张。批不批这一后殖民主义现象是你们的事。你们恐怕还得看人的脸色吧。
九、 好莱坞类型片的空间
到目前为止,对于空间讨论大概已经能够给大家一个概念,那就是,电影任何作品的结构都是一个由光和声所体现的相对时空结构。记得在最初的讨论中,不是有人特别强调故事的重要性吗?按他们的说法,没有故事,只有光声就不成为电影。可是现在应该明白没有光和声所体现的时空结构,电影的故事就无所依据,没法讲了。难道还是象说书的那样?可电影中的说书的也得依靠光和声来体现。
如果我们现在能从时空来研究好莱坞的类型片,我相信会更能深入地了解类型片的特点,尤其是对电影编剧更有启发。我们在这里不打算全面地来研究类型片。一句话,那是经过长时期的观众反馈所产生的,所以的确是美国观众所喜闻乐见的。
我们从西部片说起。美国历史上有过一个拓疆的时代,实际上是在美洲进行侵略的时代。所谓文明社会的白人向西部蛮荒之地拓疆,其实那是印地安人生活的土地。这个西部地区的特点是,大自然和印地安人的部落居住的空间,然后是入侵的白人,他们逐步建立的城镇和铁路,那里是一个文明社会(有铁路、教堂和酒吧),有法治(有警长和法官)。影片的主人公是白人在西部拓荒的主要人物-牧民,亦即牛仔。他是一个冷静而正直的美国英雄人物。牛仔要放牧,所以他更多的时间是脱离了社团独自一人待在那蛮荒之地。在这个空间里,生存依靠的是大自然的规律。这里没有法治,要生存,一切问题都必须用暴力来解决。所以在这个牛仔身上除了单身、正直、冷静等特征以外,还兼有文明社会和大自然(即法治与暴力)的双重性格。这是由这个空间的生存条件所决定的,它的矛盾与冲突是这个空间所固有的。西部片的结局也是由这一空间所具有的矛盾决定的。这个正直而仗义的牛仔总是为民除害,但是他除害的手段总是使用暴力,而不是靠法治。所以当他用暴力(一次枪战的决斗)消灭了歹徒之后,他自己也不能留在这个有法治的社会里,因为他自己也犯法了。于是在西部片的结尾,那牛仔主人公总是独自一人离开城镇,策马奔向蛮荒之地(或者还是迎着落日),同时在村边总有一个从东部(代表文明)来的姑娘目送他远去,希望他有朝一日会回来娶她,但是他是不会回来的。
类型片是千篇一律的。但是它在空间的选择上,却有一些道理。
强盗类型片,后来被法国人称为黑色影片(FILM NOIR), 它们的空间当然是强盗出没的现代大城市,而且这些强盗的活动都是在夜间,所以强盗类型片的空间具有现代大城市天黑以后的矛盾冲突,甚至包括一切现代的交通、通讯和杀人工具。因为是在夜间,所以夜景居多。于是形成了强盗片的特殊用光效果。强盗虽然厉害,但是不能让他逍遥法外,所以在强盗片的结尾,他必定死于乱枪之下,倒在(最好是在雨中)城市街道的阴沟旁,或者是按狄更斯小说的模式,在屋顶上中弹,一直摔到地面上。音乐片类型因为是以音乐演出为主,因此它的空间主要是舞台,但是舞台对电影来说,实在太局限了,于是音乐片的情节很快就发展到剧场的后台,而在《雨中曲》中则更进一步发展到大街上,但是实际上观众还是把这大街看成是供演员演的舞台。其它类型片的空间可以以此类推。 这里要重复一个我曾经在影视杂谈上谈过的问题。
电影的结构是一个用光波和声波来体现的相对时空关系(第一层次的幻觉就是发生这些关系中)。但是还可以细分为几种不同的用法。娱乐片是讲故事为主,(提醒以前在杂谈上的讨论,有人说电影里故事最重要,但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如是,只有讲故事的娱乐片是以讲故事为主。)因此在讲故事的影片中,如好莱坞电影儿,它的时间和空间是从属于情节,也就是说,这类影片对时空的处理是以故事的发展为依据的,所以就出现了“左出画右入画”,“不准轴线”等等成规。或者说,镜头跟着故事走。这些成规是用来保证故事讲得顺畅不乱。而在讲故事的影片中,人物和冲突只是促使情节向前发展的催化剂。它的人物是定型的。类型片也就是产生在这类影片中。前面讨论的西部片就十分说明问题。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任何西部片的牛仔的性格特征都是那一种型的。所以,评论家们请注意,别犯傻,千万不要在类型片中讨论人物性格。那些人物都是STEREOTYPE。如果给你指点了还不开窍,那就别当评论家了。还有另外一种影片,我们一般也把它称做是故事片,但是它不是以讲故事为主,而是以揭示人物性格为主。那么它对电影时间与空间的使用方法就不同了,它的时空从属于人物。由于一般观众不喜欢看这类影片,他们就是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所以以人物性格为主的影片更多的是不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艺术片(但也不一定都是艺术片,如苏联故事片是以英雄人物为主,不是讲故事为主,它的时空是从属于人物,但那些影片不是艺术片,是宣传片。把宣传品当艺术品?!)。
既然这类影片是以揭示人物性格为主,那么对影片中的时间与空间的使用当然是以人物为主。所以我们说,这类影片的时空是从属于人物性格的发展。或者说,镜头跟着人物走。这类影片中的情节与冲突的作用是为了揭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的。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你说我说”能有效地揭示人物性格吗?这时,镜头要跟着人物,要考虑怎样有利于提示人物性格,而不是跟情节,跟情节是要考虑如何有利于讲故事啦!
这些都是了解电影语言的关键问题。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 2704 添加时间: 2006-02-24 23:52:55 去讨论区发表评论】 【打印文章

相 关 文 章
  ·理论前言
·电影电视的时间
·有关电影空间的讨论
·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
·视点
·匹配
·电影的修辞学
·剧作
网 站 公 告
站 内 搜 索

Copyright © 2000-2003 周传基教授影视讲座 .COM